抗击新冠疫情中国精神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智慧和团结,形成了独特的"抗击新冠疫情中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全国上下一心的抗疫行动中,更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得以彰显,本文将结合疫情期间的具体数据,展现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力量。
中国抗疫总体数据概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约35万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约32.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约5,200例,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国以占世界约18%的人口,仅占全球确诊病例的0.16%左右,死亡率更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2022年3月为例,当月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4,32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96,558例,吉林省疫情最为严重,3月1日至31日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超过3万例,无症状感染者超过4万例,面对严峻形势,全国19个省份派出医疗队支援吉林,共计3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抗疫一线。
在疫苗接种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0%,这一系列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
重点地区抗疫数据实例
武汉抗疫数据
2020年初,武汉作为疫情最初暴发的城市,承受了巨大压力,1月23日武汉"封城"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95例,到4月8日解封时,武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333例,占全国当时确诊病例的61.8%。
在武汉抗疫最艰难的时期,全国共调集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专业医护人员超过1.5万人,武汉市短时间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所专科医院,新增床位2,600张;改建16家方舱医院,提供床位1.3万余张。
数据显示,武汉市在疫情高峰期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达到1,300余例,但在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后,新增病例数在3月中旬开始明显下降,到3月18日首次实现零新增。
上海抗疫数据
2022年春季,上海遭遇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120例,无症状感染者591,336例,疫情最严重的4月,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最高达到27,605例。
为应对疫情,上海市启动了全市核酸筛查,累计完成核酸采样超过3亿人次,全国15个省份派出3.8万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调集核酸检测能力每日最高达到580万管,上海市改建方舱医院床位超过30万张,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在医疗救治方面,上海市累计收治60岁以上老年患者2.3万余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5,200余人,通过分级分类救治策略,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控制在0.09%,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北京抗疫数据
2022年11月至12月,北京市面临疫情冲击,1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5,843例,无症状感染者186,572例,疫情高峰期单日新增感染者超过5,000例。
北京市迅速扩容发热门诊,从94家增至303家,日接诊能力从4,000人次提升至4.1万人次,全市ICU床位从1,400张增至2,300张,储备"可转换ICU"床位3,100张,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峰值达到每日6.1万次,是平时的12倍。
在药品保障方面,北京市每日投放市场退热类药物从12月初的10万盒增长至12月15日的80万盒,12月12日单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诊发热患者4.3万人次,占全市发热门诊总量的48.3%。
中国抗疫的经济社会数据支撑
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努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增长2.3%,2021年GDP增长8.4%,2022年在复杂国际环境和疫情反复情况下仍实现3%的增长。
在财政投入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财政疫情防控直接支出超过4,000亿元,2022年中央财政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超过1,000亿元,主要用于患者救治、疫苗接种、防疫物资储备等。
医疗保障政策方面,中国实施新冠肺炎患者免费救治政策,截至2022年底,医保基金支付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超过28亿元,预拨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资金超过200亿元,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惠及14亿人口,医保基金支付疫苗费用超过1,200亿元。
中国抗疫的国际合作数据
中国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向非洲国家提供近2亿剂疫苗,占中国对外提供疫苗总量的近10%。
中国还向34个国家派出37批抗疫医疗专家组,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经验,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科学家最早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并与全球共享基因序列,为国际抗疫科研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从武汉到上海,从北京到全国各地,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记录着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也诠释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数字背后无数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更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自觉配合和团结互助。
中国抗疫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全民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挑战,这种在抗疫斗争中淬炼出的中国精神,不仅是中国战胜疫情的法宝,也将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