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常态化工作方案
背景与现状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7.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90万例(截至2023年5月数据),我国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1月1日至30日期间,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852例,无症状感染者3,674例,其中朝阳区占比最高,达32.6%;海淀区次之,占比18.4%;丰台区占比12.7%。
常态化防控目标
- 病例发现与处置目标:确保24小时内完成流调,48小时内划定风险区域
- 疫苗接种目标:全人群全程接种率保持9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不低于85%
- 核酸检测目标: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普通人群"愿检尽检"
具体防控措施
(一)监测预警体系
- 发热门诊监测:全国设置发热门诊超过1.5万家,2022年1-10月累计接诊发热患者2.3亿人次,其中新冠相关就诊占比从1月的8.7%下降至10月的2.1%
- 重点场所监测:全国机场、口岸等重点场所每周环境采样检测约50万份,2022年阳性检出率0.003%
- 冷链食品监测:2022年全国累计检测冷链食品及包装样本1.2亿份,阳性率0.005%
(二)核酸检测策略
- 常态化检测:以深圳市为例,2022年3月高峰期单日检测量突破2,000万人次,常态化期间保持每日300-500万人次检测量
- 检测能力建设:全国核酸检测能力从2020年初的126万管/日提升至2022年的5,700万管/日
- 检测费用:单人单检价格从最初的200元降至16元以下,混检价格降至5元以下
(三)疫苗接种数据
截至2023年5月:
- 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4.6亿剂次
- 全人群全程接种率92.1%
-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86.4%
- 加强免疫接种率78.2%
- 上海市数据显示,完成加强免疫人群的重症风险降低95.8%
(四)医疗资源配置
- 定点医院:全国设置定点医院2,000余家,重症床位占比达到10%
- 方舱医院:各省份至少储备2-3家方舱医院,全国总床位超过50万张
- ICU床位:全国ICU床位从2020年初的5.7万张增至15.8万张,每10万人ICU床位数达11.2张
应急处置机制
(一)疫情分级响应
- 零星散发(单日新增<10例):启动Ⅲ级响应,24小时完成流调
- 局部聚集(单日新增10-50例):启动Ⅱ级响应,48小时划定风险区
- 社区传播(单日新增>50例):启动Ⅰ级响应,实施区域管控
以广州市2022年11月疫情为例:
- 11月1日报告新增35例,启动Ⅱ级响应
- 11月5日单日突破100例,升级为Ⅰ级响应
- 高峰期单日新增5,529例(11月17日)
- 累计启用方舱医院23个,床位8.7万张
- 疫情处置期间核酸检测总量达1.2亿人次
(二)流调溯源能力
- 流调队伍:全国组建流调队伍超过10万人,其中省级队伍300支以上
- 响应速度:平均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完成完整流调报告
- 密接判定:2022年各地平均判定密切接触者准确率达92.3%
重点场所防控
(一)学校防控
- 晨午检制度:2022年全国中小学累计开展晨午检超过50亿人次
- 缺勤追踪:因病缺勤学生追踪率达到98.7%
- 应急处置:累计处置校园疫情3,852起,平均处置时间2.3天
(二)医疗机构防控
- 预检分诊:全国医疗机构累计筛查就诊患者超过80亿人次
- 院感防控:2022年医疗机构内感染发生率0.0087/万诊疗人次
- 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率98.4%,防护培训覆盖率100%
(三)交通场站防控
- 测温验码:全国机场、火车站累计测温验码超过200亿人次
- 消毒频次:重点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累计消毒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
- 应急处置:累计处置交通工具相关疫情1,285起,平均处置时间1.8天
保障措施
(一)物资储备
- 医疗物资:全国储备医用防护服5.8亿套,医用口罩60亿只,呼吸机8.7万台
- 检测试剂:核酸检测试剂储备量可满足1个月需求,抗原检测试剂储备量5亿人份
- 治疗药品: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储备量可覆盖0.5%人口
(二)信息化支撑
- 健康码系统:全国健康码累计亮码次数超过6,000亿次,峰值并发量每秒50万次
- 行程卡系统:累计查询量超过500亿次,准确率99.2%
- 疫苗接种系统:支持单日最大接种量2,800万剂次
成效评估
- 发病水平:我国每百万人口发病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48
- 死亡水平:每百万人口死亡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618
- 经济影响:2022年我国GDP增长3.0%,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 国际评价:WHO多次肯定中国防控措施,认为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
以2022年12月优化防控措施后的数据为例:
-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量从12月9日的28.5万人次上升至12月22日的286.7万人次峰值
- 重症患者数从12月9日的1,089例上升至1月5日的128,000例峰值
- 医疗资源负荷:ICU使用率最高达85.3%,平均周转时间6.8天
- 疫情高峰地区药品供应满足率从初期的62%提升至95%以上
下一步工作
- 加强变异株监测:保持对境外输入变异株100%测序分析
- 完善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
- 推进疫苗接种:重点提高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率
- 强化物资储备:确保医疗物资储备量满足3个月需求
- 优化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
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发展和防控需求动态调整,确保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