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抗疫感人事迹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普通民众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抗疫赞歌,以下是一些令人动容的抗疫事迹以及相关地区疫情数据。
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的坚守
2020年初,武汉成为疫情"震中",作为武汉市传染病专科医院的金银潭医院,首当其冲承担了救治重任,院长张定宇虽然身患渐冻症,却始终坚守一线,他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带领全院600多名医护人员与病毒赛跑。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数据,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封城期间,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220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50%,在张定宇的带领下,医院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开展核酸检测、第一个开展血浆治疗、第一个开展康复者血浆采集,截至2020年3月底,医院治愈出院患者达1500余人。
山东援鄂医疗队的无私奉献
2020年1月25日,山东省首批13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截至2月20日,山东省累计派出12批医疗队共1797人支援湖北,其中医生523人、护士1183人、疾控人员91人。
山东省援鄂医疗队主要支援黄冈市,该市是湖北省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黄冈市卫健委统计,2020年1月21日至3月31日,黄冈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07例,治愈出院2782例,治愈率95.7%,山东医疗队负责的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累计收治患者4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92人,最终治愈出院405人,治愈率98.5%。
快递小哥汪勇的志愿行动
武汉封城期间,29岁的快递员汪勇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解决了医护人员出行、用餐等难题,他的团队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30多人,累计服务了10多家医院、7000多名医护人员。
据统计,汪勇团队在疫情期间:
- 累计接送医护人员超过10000人次
- 协调解决医护人员用餐超过20000份
- 筹集捐赠防护物资价值超过100万元
- 为医护人员提供生活物资超过5000件
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的中国速度
2020年1月23日,武汉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火神山医院,1月24日除夕夜,首批施工人员进场,2月2日,医院正式交付使用,仅用10天时间建成。
火神山医院建设数据:
- 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
- 病床数1000张
- 参与建设人员7000余名
- 投入大型机械设备1000多台
- 高峰期24小时不间断施工
医院投入使用后,截至2020年3月10日休舱,累计收治患者3059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571人,治愈出院2961人,治愈率96.8%。
浙江省的精密智控
浙江省在疫情防控中创新推出"健康码"系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省范围内人员健康信息精准管理的省份,截至2020年3月底,浙江省"健康码"申领量突破5000万,日最高使用量超过3000万人次。
2020年1月21日至3月31日,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43例,治愈出院1218例,治愈率98%。
- 杭州市累计确诊181例,治愈179例
- 温州市累计确诊504例,治愈501例
- 宁波市累计确诊157例,治愈157例
- 台州市累计确诊146例,治愈146例
广东省的复工复产保障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复工复产,2020年2月10日起,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从第一周的50%提升至3月底的99.7%。
广东省疫情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
- 累计确诊病例1456例
- 治愈出院1354例(93%)
- 死亡8例
- 在院治疗94例
- 深圳市累计确诊439例
- 广州市累计确诊377例
- 东莞市累计确诊100例
- 珠海市累计确诊98例
社区工作者的日夜坚守
全国400多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为例,10名工作人员服务辖区5000多居民,疫情期间:
- 累计排查居民健康信息15000余人次
- 为居家观察人员代购生活物资800余次
- 处理居民求助电话2000余个
- 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10000余份
科研人员的攻关突破
中国科研团队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 1月7日成功分离病毒毒株
- 1月10日完成基因组测序并向世界公布
- 1月24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
- 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截至2020年4月,中国已有5条技术路线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参与疫苗研发的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
国际社会的互助支持
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 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 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
- 累计出口口罩超过2000亿只
- 出口防护服超过20亿套
- 出口检测试剂盒超过8亿人份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普通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从医护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建设者到志愿者,每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开报道和各地卫健委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