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专业选择指南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较2018年增长21.8%(数据来源:教育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科学选择考研专业成为考生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从专业热度、就业前景、跨考难度三个维度,结合最新权威数据为考生提供专业选择建议。
考研专业热度排行榜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考热度最高的十大专业呈现明显集中化趋势:
排名 | 专业名称 | 报考人数占比 | 报录比 | 主要开设院校类型 |
---|---|---|---|---|
1 | 工商管理(MBA) | 7% | 8:1 | 综合类/财经类 |
2 | 法律(非法学) | 3% | 8:1 | 政法类/综合类 |
3 | 会计硕士(MPAcc) | 6% | 5:1 | 财经类/综合类 |
4 | 金融学 | 2% | 10:1 | 财经类/985高校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 | 2:1 | 理工类/综合类 |
6 | 新闻与传播 | 4% | 9:1 | 传媒类/综合类 |
7 | 教育学 | 8% | 5:1 | 师范类/综合类 |
8 | 临床医学 | 3% | 4:1 | 医科类院校 |
9 | 公共管理(MPA) | 9% | 5:1 | 综合类高校 |
10 | 软件工程 | 6% | 8:1 | 理工类院校 |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19研招调查报告》,采集样本覆盖全国112所高校的报考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经管类专业持续高热,工商管理、会计、金融三个专业合计占比达28.5%,但考生需警惕"扎堆效应"——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报录比达15:1,部分985高校热门专业推免生比例超过50%(数据来源:各校2019招生简章)。
就业前景与薪资对比分析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不同专业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薪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高薪专业TOP5
- 软件工程:平均起薪9820元/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250元/月
- 电子与通信工程:8910元/月
- 金融学:8630元/月
- 建筑学:8420元/月
就业率TOP5专业
- 护理学(98.3%)
- 能源动力工程(97.6%)
- 控制科学与工程(96.8%)
- 交通运输工程(96.5%)
- 材料科学与工程(95.9%)
交叉学科呈现突出优势,北京大学2019年新增的"数据科学"专业,首届毕业生平均年薪达18.7万元(来源:北大就业质量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报考人数同比增长240%,反映出市场对新兴领域人才的强烈需求。
跨专业考研成功概率评估
对全国36所"双一流"高校录取数据的分析显示,跨考成功率与专业门槛密切相关:
高接受度专业(跨考成功率>35%)
- 法律(非法学):专门面向非法律背景考生
- 新闻传播学:文科背景考生适应性强
- 社会工作:注重实务能力而非专业基础
中等难度专业(成功率15%-35%)
- 金融学:需补充数学与经济学基础
- 教育学:竞争激烈但考试内容标准化
- 行政管理:背诵量大但专业壁垒较低
高风险专业(成功率<15%)
- 临床医学:严格限制本科专业背景
- 建筑学:需要美术功底与专业训练
- 计算机:算法与编程能力门槛较高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指出:"跨考生应重点关注初试科目与本科课程的关联度,例如经济学类专业普遍考察数学三,这对理工科考生更具优势。"
专业选择黄金法则
-
三维匹配原则
- 能力维度:评估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水平
- 兴趣维度: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等工具科学评估
- 市场维度:参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
-
院校梯度策略
建议采用"冲-稳-保"组合:- 冲刺院校:专业排名前10%的顶尖学府
- 稳妥选择:学科评估B+级以上院校
- 保底选项:具有地域优势的省重点高校
-
动态调整技巧
关注9月各校公布的推免生比例,当推免占比超过70%时需谨慎报考,例如2019年北京大学部分专业推免比例达80%,统考名额锐减(来源:北大研招网)。
研究生专业选择本质上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定位,在数据驱动的决策时代,考生既要避免盲目跟风,也要防止过度保守,正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所言:"最适合的专业,是能最大限度激发个人潜能并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共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