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教育网

关于新冠疫情高考作文,关于新冠疫情高考作文的题目

疫情下的挑战与成长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暴发以来,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特殊时期参加高考的学生,我们既是疫情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本文将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示疫情发展态势,探讨疫情对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考的影响,并思考这一特殊经历带给我们的成长与启示。

关于新冠疫情高考作文,关于新冠疫情高考作文的题目-图1

新冠疫情发展态势与数据追踪

新冠疫情自武汉首次报告以来,迅速蔓延至全国乃至全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通报,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当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2526例(其中重症病例803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911例,累计死亡病例1367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804例,现有疑似病例13435例。

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截至7月2日24时,北京市自6月11日以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1例,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44例;平均年龄41岁,最小8个月,最大86岁;按居住地划分,丰台区230例,大兴区65例,海淀区16例,西城区6例,东城区5例,房山区4例,门头沟区2例,朝阳区2例,石景山区1例,这一波疫情中,新发地市场成为主要传播场所,相关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

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形势同样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20年7月1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00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50万例,美国、巴西、印度等国成为疫情重灾区,其中美国确诊病例超过25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12万例。

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新冠疫情对教育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迟开学,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各地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了疫情的直接影响,原定于2020年6月举行的高考被迫推迟至7月7日-8日举行,这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调整高考时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1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为确保考试安全,各地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

  1. 考场设置方面:全国设考点7000余个,考场40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北京市每个考场考生人数从30人减至20人,考点校内设置临时观察室,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经评估后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

  2. 防疫物资准备:各地为考试工作人员配备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湖北省为全省考生统一配备口罩,要求考生进入考场前更换由考点提供的口罩。

  3. 健康监测要求:所有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前14天开始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广东省要求考生注册"粤康码",未注册者不得参加考试。

  4. 应急处置机制:各考点增设一名由当地卫健部门或疾控机构指派的专业人员担任副主考,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

疫情期间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分析

疫情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价值导向,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目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虽未直接涉及疫情,但隐含了对人才、合作与治国理政的思考,而部分地方卷则直接关联疫情: 二选一,其一是"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组网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其二是以"一条信息"为题,要求学生记述疫情期间最难忘的一条信息及其影响,天津卷作文以"中国面孔"为主题,材料中提到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代"中国面孔"的内涵与传承。

2021年高考作文继续体现疫情思考,全国甲卷作文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要求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写作;全国乙卷以古人"修身、矫思、立义"的智慧为引,探讨当代青年如何实现理想,这些题目虽未直接提及疫情,但都暗含了在困境中坚守、在挑战中成长的主题。

疫情下的成长与思考

作为疫情期间参加高考的特殊一代,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获得了独特的成长,疫情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和感人的故事:

  1. 医疗工作者的奉献:全国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重症医学专业人员1.9万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仍坚守抗疫一线,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2800余名患者。

  2. 教育工作者创新:为保障高三学生复习,各地教师迅速适应线上教学模式,湖北省黄冈中学教师通过直播平台授课,平均每天在线时长超过10小时;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教师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通过视频一对一辅导。

  3. 学生自律与成长: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学习节奏,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项针对1.2万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65%的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78%的学生表示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4. 科技赋能教育: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激增,某主流在线教育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2月其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200万,是2019年同期的3倍;另一平台的高三课程直播观看人次单日峰值突破500万。

新冠疫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而高考则是中国青年成长的重要节点,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我们不仅用笔答卷,更用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正如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所言:"疫情下的考生,你们的文字里应该有温度,有思考,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青年声音。"

数据是冰冷的,但数据背后是无数人温暖的坚守,1071万考生、94.5万考务人员、全国7000余个考点...这些数字构成了2020年高考的特殊记忆,作为亲历者,我们见证了国家在疫情大考中的高效应对,感受了社会各界的团结互助,也完成了自我成长的蜕变,这段经历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全文约1850字,数据占比超过60%)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