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教育网

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死亡率

疫情下的特殊群体挑战与数据解析

新冠疫情对慢病患者的双重冲击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压力,更对慢性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慢性病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面临更高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风险,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也显著影响了慢性病患者的常规诊疗和药物获取途径,本文将基于最新联网数据,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慢病患者的影响,并以具体地区数据为例,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在疫情期间的真实状况。

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死亡率-图1

全球视野:慢病患者新冠感染风险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与慢性病关联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患有至少一种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高达78.3%,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比最高,达到31.2%;其次是糖尿病患者,占比23.5%;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占比14.8%;癌症患者占比8.6%;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占比20.4%。

美国CDC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50.4%,肥胖患者占41.8%,糖尿病患者占31.6%,慢性肺病患者占17.5%,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慢性基础疾病显著增加了新冠感染后的不良预后风险。

中国地区数据分析:以上海市2022年春季疫情为例

海市2022年3月至5月疫情期间的官方统计数据为例,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慢病患者在疫情中的处境,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与慢性病管理报告》,在此期间:

  • 累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58,503例,其中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占67.4%(39,432例)
  • 新冠相关死亡病例588例中,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占96.3%(566例)
  • 慢病患者感染后重症转化率为12.8%,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占所有慢病感染者的54.3%
  • 糖尿病次之,占28.7%
  • 慢性肺部疾病(包括COPD和哮喘)占15.2%
  • 心血管疾病占13.8%
  • 慢性肾脏病占7.5%
  • 恶性肿瘤占5.3%

年龄分层数据显示,60岁以上慢病患者占所有感染慢病患者的72.4%,其重症率(18.6%)和病死率(8.3%)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慢病患者的6.2%和0.7%。

疫情期间慢病管理面临的挑战

上海市的数据进一步显示,疫情期间常规慢性病诊疗受到严重影响:

门诊量变化:

  • 2022年4月较2021年同期下降63.2%
  • 高血压随访率下降57.8%
  • 糖尿病随访率下降61.3%

药物获取困难:

  • 5%的慢病患者报告疫情期间遇到药物获取困难
  • 平均配药等待时间从平时的1.2天延长至4.7天
  • 2%的患者不得不减少药物剂量以延长用药时间

健康指标恶化:

  • 血压控制达标率下降19.7个百分点
  • 血糖控制达标率下降22.3个百分点
  • 急性心血管事件急诊量增加35.6%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量增加28.4%

慢病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数据

疫苗接种是保护慢病患者的关键措施,截至2022年5月,上海市慢病患者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 总体接种率:78.6%

  • 分病种接种率:

    • 高血压患者:81.2%
    • 糖尿病患者:76.8%
    • 慢性肺病患者:72.4%
    • 心血管疾病患者:75.6%
    • 慢性肾病患者:68.3%
    • 恶性肿瘤患者:63.7%
  • 年龄分层接种率:

    • 18-59岁:85.4%
    • 60-69岁:79.2%
    • 70-79岁:72.6%
    • 80岁以上:61.3%

疫苗保护效果数据显示,完成全程接种的慢病患者重症风险降低76.8%,死亡风险降低89.2%。

国际比较:欧美国家慢病患者疫情数据

对比欧美国家数据,可以更全面了解慢病患者在疫情中的全球状况,以英国2021年数据为例:

  • 新冠死亡病例中,患有慢性病的比例高达90.2%
  • 主要合并症分布:
    • 痴呆症:25.6%
    •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0.3%
    • 糖尿病:19.5%
    • 高血压:18.7%
    • 慢性心脏病:16.2%
    • 慢性肾病:14.8%
    • 癌症:12.3%

美国CDC数据显示,2021年Delta变异株流行期间,住院的慢病患者中:

  • 未接种疫苗者占81.3%
  • 接种一剂者占9.6%
  • 完成全程接种者占9.1%

疫情对慢病患者心理影响的数据

心理健康同样是慢病患者在疫情期间面临的重要问题,多项研究数据显示:

  • 焦虑症状发生率增加42.7%
  • 抑郁症状发生率增加38.5%
  • 睡眠障碍发生率增加31.2%
  • 药物依从性下降27.6%
  • 自我管理能力下降23.4%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

  • 3%的慢病患者报告"非常担心"感染新冠病毒
  • 7%报告因疫情感到"极度焦虑"
  • 5%报告抑郁症状加重
  • 8%报告疫情期间停止或减少了必要的体育锻炼

疫情期间的创新解决方案数据

为应对慢病患者在疫情期间的特殊需求,各地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

互联网诊疗:

  • 上海市互联网医院诊疗量增长320%
  • 慢病在线处方量占全部处方的68.7%
  • 平均等待时间从线下的142分钟缩短至线上的27分钟

长处方政策:

  • 单次处方量从4周延长至12周
  • 覆盖患者达89.2万人
  • 减少患者就诊次数63.5%

社区送药服务:

  • 累计服务慢病患者42.7万人次
  • 平均配送时间6.3小时
  • 满意度达92.4%

后疫情时代慢病管理的启示

基于疫情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要启示:

脆弱人群识别:

  • 建立高风险慢病患者数据库
  • 优先保障80岁以上多病共存患者
  • 重点关注控制不佳的慢病患者

卫生系统韧性建设:

  • 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
  • 完善应急状态下的药品保障机制
  •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能力

患者自我管理:

  • 推广远程监测技术应用
  • 加强健康教育
  • 提高数字化健康素养

新冠疫情给全球慢病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与慢性病防控的整合,数据清晰地显示,慢病患者是疫情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我们需要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构建更具韧性的慢病管理体系,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保障慢病患者的健康权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