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教育网

新冠疫情护士工作,新冠疫情期间护士工作

一线英雄的坚守与挑战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全球医疗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护士作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本文将聚焦疫情期间护士的工作现状,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他们在抗疫一线的艰辛付出。

新冠疫情护士工作,新冠疫情期间护士工作-图1

护士工作负荷激增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1月至2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全国日均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超过2000例,无症状感染者超过5000例,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为例,该院在2022年4月高峰期单日接诊发热患者达1200人次,是平时的6倍,护士人均日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至12-14小时,部分重症监护室护士甚至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22年3-5月疫情期间数据显示,全市护士平均每人每天需要完成:

  • 静脉输液操作:35-45人次
  • 生命体征监测:60-80人次
  • 核酸采样:100-150人次
  • 患者转运协助:15-20人次

重症护理压力巨大

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根据湖北省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1-4月数据显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ICU护士与患者比例一度达到1:6(正常情况下应为1:1-2),护士平均每天需要:

  • 操作呼吸机8-10小时
  • 执行吸痰操作30-40次
  • 进行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监护12-16小时
  • 完成静脉用药配置50-60次

广东省2021年5-6月疫情期间的数据显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平均每天行走步数达25000-30000步,是平时的3倍,每位护士平均每天需要:

  • 更换防护服4-6次
  • 处理医疗废物8-10袋
  • 书写护理记录15-20份
  • 执行医嘱核对30-40次

感染风险与防护挑战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超过5000名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护士占比约65%,以吉林省2022年3月疫情为例:

  • 长春市某定点医院一周内就有28名护士确诊感染
  • 平均每名护士每天使用N95口罩3-4个
  • 防护服消耗量达到平时的15倍
  • 手部消毒剂使用量增加20倍

北京市疾控中心2022年11月报告显示,在11月1日至15日的半个月内:

  • 全市医护人员核酸采样总量达850万人次
  • 护士参与采样工作占比72%
  • 采样护士平均每人每天弯腰300-400次
  • 手部消毒操作500-600次

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

中国护士协会202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疫情期间:

  • 7%的护士出现过失眠症状
  • 3%的护士感到焦虑或抑郁
  • 5%的护士出现职业倦怠感
  • 8%的护士考虑过离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6月对2000名抗疫护士的调查发现:

  • 平均每周加班时间达28.5小时
  • 68%的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
  • 55%的护士与家人分离超过1个月
  • 37%的护士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

专业技能提升需求

疫情对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数据,2020-2022年全国共培训:

  • 重症护理专业人员15.8万人次
  • 呼吸治疗师8.2万人次
  • ECMO(体外膜肺氧合)护理人员1.5万人次
  • 传染病防护操作培训覆盖率达98%

以浙江省为例,2021年全省护士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培训:

  • 线上课程学习人均62.5小时
  • 线下实操训练人均36.8小时
  • 防护装备穿脱考核通过率从初期的72%提升至98%
  • 呼吸机操作合格率从65%提升至92%

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

尽管面临巨大压力,护士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显著提高,中国社科院2022年调查显示:

  • 护士职业社会尊重度从疫情前的第15位升至第3位
  • 6%的公众对护士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 护士平均薪资较疫情前增长18.7%
  • 护理专业报考人数增加43.5%

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全国各地向抗疫护士发放:

  • 各类补贴总计超过50亿元
  • 慰问物资价值约28亿元
  • 授予荣誉称号15.3万人次
  • 提供心理疏导服务320万人次

新冠疫情是对全球医疗卫生系统的严峻考验,而护士群体用他们的专业、勇气和奉献精神筑起了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防线,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工作强度、感染风险还是心理压力方面,护士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护士们的付出,也提醒我们要持续关注医护人员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让这些"白衣天使"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护士队伍建设、职业防护和心理关怀等方面的改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完善、更具韧性的医疗卫生体系,让护士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发挥他们的专业价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