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教育网

我国新冠疫情下货币政策,我国新冠疫情下货币政策的变化

我国新冠疫情下货币政策分析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作为最早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之一,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挑战,本文将详细分析我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并引用具体数据说明政策效果。

我国新冠疫情下货币政策,我国新冠疫情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图1

疫情期间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在疫情期间迅速调整货币政策框架,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

  1. 降准降息:2020年1月至4月,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2020年1月6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8000亿元;3月16日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5500亿元;4月3日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4000亿元。

  2. 公开市场操作:2020年2月3日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央行开展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创下单日逆回购操作量新高,2020年全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超过10万亿元。

  3. 再贷款再贴现:2020年1月31日,央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2月26日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4月20日再增加1万亿元额度。

疫情期间货币政策数据表现

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

  • 2020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
  • 2020年2月末,M2余额20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 2020年3月末,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 2020年4月末,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 2020年12月末,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数据显示,2020年M2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19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8.7%),表明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加大。

社会融资规模

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03万亿元,同比多增3.15万亿元
  • 企业债券净融资4.45万亿元,同比多1.11万亿元
  • 政府债券净融资8.34万亿元,同比多3.62万亿元
  •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923亿元,同比多5444亿元

贷款利率变化

2020年12月: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为3.85%,较2019年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
  • 5年期以上LPR为4.65%,较2019年12月下降0.15个百分点
  • 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较2019年12月下降0.56个百分点
  •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较2019年12月下降0.51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

202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分季度看:

  • 一季度同比下降6.8%
  • 二季度同比增长3.2%
  • 三季度同比增长4.9%
  • 四季度同比增长6.5%

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2020年末,制造业PMI为51.9%,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连续10个月高于临界点。

对小微企业支持情况

截至2020年末: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
  • 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228万户,同比增长19.4%
  • 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88%,较2019年下降0.82个百分点

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与上年同期持平。

疫情期间地区数据案例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湖北省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2020年1-2月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6.2%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7.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1.8%
  • 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9%

针对湖北特殊情况,央行采取了特殊支持政策:

  1. 2020年2月7日,央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其中湖北省获得近1000亿元额度
  2. 对湖北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按实际发放再贷款额度的1%给予激励
  3. 湖北地区企业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4. 湖北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2021年3月底

政策效果显著:

  • 截至2020年6月末,湖北地区金融机构运用专项再贷款发放优惠利率贷款99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49%
  • 2020年湖北地区新增贷款7631亿元,同比多增1673亿元
  • 2020年湖北地区企业通过债券融资3659亿元,同比增长47.6%
  • 2020年湖北GDP恢复至上年同期95.6%,四季度当季增长6.3%

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疫情期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密切配合:

  1. 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配合发行
  2.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增加至3.75万亿元,银行体系提供配套融资
  3. 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5万亿元,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支持

货币政策还与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协同发力,形成政策合力。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货币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 政策空间较大: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20年末平均为9.4%),政策利率与零利率还有距离
  2. 传导效率较高:中国银行体系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政策传导较为顺畅
  3. 副作用较小: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宽松,避免了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4. 退出较早:2020年5月后就开始边际收紧,避免长期宽松带来的风险积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规模:

  • 美联储:扩张76.8%
  • 欧洲央行:扩张49.6%
  • 日本央行:扩张22.9%
  • 中国人民银行:扩张12.7%

结论与展望

我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货币政策及时、精准、有力,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将:

  1. 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2. 更加注重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3. 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4.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5.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新冠疫情是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一次重大考验,也为完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