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教育网

新冠疫情美国大豆,美国新冠疫情大舌头

新冠疫情对美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及数据分析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也对各国经济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的大豆产业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本文将详细分析新冠疫情对美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并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新冠疫情美国大豆,美国新冠疫情大舌头-图1

2020-2021年美国疫情与大豆产业概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疫情数据中心的统计,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美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00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80万例,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美国农业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干扰,特别是对劳动力密集的大豆种植、加工和运输环节。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SEC)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大豆出口量为6160万吨,较2019年的4760万吨增长29.4%,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而非疫情下的正常市场表现,疫情期间美国大豆农场主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和物流延误等多重挑战。

疫情期间关键月份数据分析

2020年4月:疫情初期冲击

2020年4月是美国疫情第一波高峰,单月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这一时期对美国大豆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大豆压榨量: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数据显示,2020年4月会员企业的大豆压榨量为1.717亿蒲式耳(约467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2.9%,但较2020年3月下降4.2%,这一反常增长主要是因为疫情初期食品恐慌导致的豆油需求激增。

  • 出口数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显示,2020年4月美国大豆出口量为890万公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65%,其中对中国出口占比达到72%,这一异常增长主要源于中美贸易协议的履行,而非市场需求自然增长。

  • 价格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在2020年4月呈现"V"型走势,月初价格为8.43美元/蒲式耳,月中最低跌至8.21美元,月末回升至8.52美元,反映出市场对疫情影响的担忧与政策刺激之间的博弈。

2020年7-8月:收获季与疫情叠加

2020年7-8月是美国大豆关键生长期,同时也是美国疫情第二波高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多次突破7万例,这一时期的数据显示:

  • 农场劳动力:美国农业劳工调查显示,2020年7月大豆主产区(如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的农业劳动力同比减少12-15%,主要原因是移民工人入境限制和本土工人因疫情不愿外出工作。

  • 生产投入成本: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报告指出,2020年7月大豆生产的主要投入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同比上涨6.8%,其中农药成本涨幅最大,达到9.2%,反映出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 库存数据:截至2020年8月3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5.75亿蒲式耳(约1564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4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表明疫情导致的需求不确定性使得加工商和出口商持谨慎态度。

2021年1月:疫苗推广与市场恢复

随着疫苗在2021年初开始推广,美国疫情出现转机,大豆产业也开始呈现复苏迹象:

  • 压榨利润:2021年1月美国大豆压榨利润平均为1.78美元/蒲式耳,较2020年同期的1.02美元增长74.5%,反映出下游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用豆油需求)的强劲恢复。

  • 出口数据:2021年1月美国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20万公吨,其中对中国出口占比仍高达68%,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服务局(FAS)报告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带来的饲料需求增长。

  • 期货价格:CBOT大豆期货价格在2021年1月突破13美元/蒲式耳,创2014年6月以来新高,反映出市场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农产品需求增长的乐观预期。

疫情对各州大豆产业的影响差异

新冠疫情对美国各州大豆产业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为几个主要大豆生产州的具体数据分析:

爱荷华州

作为美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州,爱荷华州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剧烈波动:

  • 2020年大豆产量:5.026亿蒲式耳(约1367万吨),较2019年下降4.2%
  • 疫情期间农场收入:2020年同比下降18%,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和价格波动
  • 加工厂运营:2020年4月全州12家主要大豆加工厂中有3家因工人感染而临时关闭,导致当月压榨量减少15%

伊利诺伊州

美国第二大大豆生产州伊利诺伊州的情况:

  • 2020年大豆产量:4.958亿蒲式耳(约1349万吨),与2019年基本持平
  • 出口物流:2020年通过伊利诺伊河运输的大豆同比下降23%,主要因密西西比河港口工人短缺
  • 价格溢价:2020年8月当地大豆价格较CBOT期货价格的溢价达到1.25美元/蒲式耳,创历史新高,反映物流瓶颈的影响

明尼苏达州

北部大豆主产州明尼苏达州的特点:

  • 2020年大豆产量:3.021亿蒲式耳(约822万吨),创历史新高
  • 疫情感染率:2020年11月大豆加工厂工人感染率达到12%,远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 生物柴油生产:2020年豆油基生物柴油产量同比下降8%,主要因疫情导致交通燃料需求下降

疫情对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

种植环节

  • 种植面积:202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达8380万英亩,较2019年增长10%,主要因中美贸易协议激励
  • 种植成本:2020年大豆平均种植成本为424美元/英亩,较2019年增长7.6%
  • 机械化程度:疫情加速了自动化设备采用,2020年大豆播种机销量同比增长23%

加工环节

  • 压榨能力利用率:2020年平均为85%,较2019年下降5个百分点
  • 工人出勤率:2020年4月大豆加工厂工人平均出勤率为78%,较正常水平低15-20%
  • 豆粕产量:2020年美国豆粕产量同比下降3%,主要因肉类加工厂疫情暴发导致需求下降

物流与贸易环节

  • 出口装运时间:2020年平均装运时间延长至8天,较2019年增加2天
  • 海运运费:2020年9月美国至中国的大豆海运运费达到45美元/吨,创2014年以来新高
  • 期货交易量:2020年CBOT大豆期货日均交易量增长37%,反映市场波动加剧

疫情后美国大豆产业展望

随着2021年下半年美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大豆产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 2021/22年度预测:美国大豆出口量预计达到5980万吨,压榨量预计达到5960万吨,均接近历史高位
  • 价格趋势:2021年8月CBOT大豆期货价格维持在13.5-14美元/蒲式耳区间,远高于疫情前水平
  • 结构性变化:疫情加速了美国大豆产业数字化转型,约65%的大农场主表示将增加精准农业技术投入

新冠疫情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了全方位冲击,从生产、加工到物流贸易各环节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得益于中国需求的强劲复苏和政府刺激政策,美国大豆产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并在后疫情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供应链弹性建设和技术创新将成为美国大豆产业应对类似危机的重要方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